分类
日記

电池没电了

电池没电了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不然,此电池事关性命。

今天去心脏科医生那里例检。常规是,看心电图,看心脏正常跳动的比例,心脏功能情况,心脏起搏器的电还有多少,等等

每次我都会问这些指标,而且问,电池寿命还有多少。记得医生上次说,电池还有八个月。所以我知道,医生这次该说换电池了。说起来也神奇,这块纽扣电池已经坚持了12年了。

医生今天看上去神色不对,赶紧给我联系市医院,叫我在家等电话。原来,我身上的电池没电了。医生无法测试上述指标,起搏器进入了一种紧急状态,拒绝为任何非紧急事件供电。

我明白了,医生过于乐观估算了电池,直到电池进入紧急状态,或者说,已经彻底没电了。

我是属于并不时时依赖起搏器,或者说实际上几乎没用到过。如果是那些必须依赖起搏器的病人呢?这医生责任就大了?或许是,医生知道我不属于这类,所以不大上心?😊

傍晚,市医院来电话了。明天去报到,可能测PCR,看看是不是有病毒。从来没测过,体验一下。幸亏我一直保持比较小心,出门进店都带口罩。教会也只上网上的。后天10点再去。大后天一大早去,不能吃饭,估计是测凝血酶或者直接在皮肤上切一刀把机器换了。

我本来不属于装起搏器队伍的。但12年前,医生用药过猛,把我心脏吃停了9秒钟。医生赶紧给我装上起搏器,安慰我说,装上保险一点,没有任何副作用和坏处。有人想装还不一定给装呢。我一听,也对。事后证明,确实没发现坏处,倒解除了后顾之忧。

分类
日記

嬷嬷

我家是宁波人。妈妈的妹妹叫阿姨。妈妈的姐姐叫嬷嬷。

我家嬷嬷20天前被感染了冠状病毒。一直看上去还不严重,昨天还看了她理发的视频,看上去还好好的。有点谨慎的乐观,再过一个星期就可以脱险了。

今早惊闻,嬷嬷凌晨4点去世了。享年102岁。(周岁应该100岁)最终还是没有逃脱这波疫情的祸害。

一个月前,北京疫情爆发时,宁波山里的养老院里还一片祥和,老人们如以往那样叉麻将晒太阳。失控的疫情和病毒忽至,海啸般瞬间吞没养老院。养老院也没有得到事先通知和安排,什么也没准备好,老人们逃的逃,走的走,几十家昨天只剩三家,连医生也撤退了。

表兄表妹昨天还去看她,好好的。嬷嬷当夜忽然病急,半夜在子女的陪伴下安详地走了。

今晚讲给艾拉和儿子这个消息,除了震惊和叹息,艾拉说,还好没吃多大苦。这是德国式的表达。我心里虽也这么想,却不会在嬷嬷的小辈们前如此表达。恐怕有文化和理解的误差。

嬷嬷有九个子女。四个生于革命前,五个生于革命后。孩子们的父亲是港口职员,并非大款。夫妇把九个孩子靠自家之力养大,这是一个不可思议的成就。这么伟大的母亲,今后恐怕难有。

我小时候曾经寄养在嬷嬷家几个月,那时我妈在上海找工作,把我暂寄养在嬷嬷家。嬷嬷一家与外公住一个院落,我后来无数次听过外公和嬷嬷在宁波玛瑙路尚洁巷5号领养我的琐事。

嬷嬷生性开朗,整天乐呵呵的。我没看见她发过愁。只看见一次她着过急。那是一次我姑姑把她儿子放在我家,请到上海看我妈的嬷嬷带几天。有一天,我放学回家进门,没看见嬷嬷,却看见五岁的表弟已爬出窗外,在房顶瓦片边缘玩落水管。而落水管下是四层楼高的悬壁。我轻轻呼唤表弟,他一脸慌张地爬回窗口,我一把抓住他衣服,提回窗里,,嬷嬷打酱油回来,看到眼前一幕,大惊失色,连夸我做得对。我觉得嬷嬷一直对我很好,会经常给我一点钱,让我很惊喜,经常盼着嬷嬷再来上海住我家。

嬷嬷也关心我儿子。我儿子出生时,特意从宁波带来一大包衣服来照顾坐月子。后来,每逢见到我就会讲一个讲了无数次的一个故事,说是倒垃圾误把一样东西从三楼的垃圾口倒下去,不知道怎么找回。我三四岁的儿子语言表达不清楚,拉着她下楼,七拐八拐走到楼下的垃圾出口,居然把丢失的东西找回了。她非常惊喜,老夸我儿子聪明。

有网红晒出自家父母或祖父母在民国时期的照片,说民国女子比现代人气质好。我看我妈姐妹那时的照片,气质果然也很好。或许是我家外婆是一个气质美女的缘故吧。外婆姓范,是不是范仲淹的后代,表哥在考证,我不大清楚结果。

嬷嬷一百岁的时候,还特喜欢叉麻将,还经常赢。她语言清晰,思维敏捷,胃口也不错。几乎不生病。若不是疫情的缘故,估计她至少还能叉五年麻将,,,

愿嬷嬷在天国安息,在那里遇到故人,重聚一堂。人间苦短,我们都会在天上相聚。我在此期间信了基督,相信耶稣基督会拯救我们,我们会有复活,我们都会再见到的。

分类
日記

打谷场上

村外的打谷场上。乌泱乌泱的村民在看魔术演出。

当年,魔术师们还年青,招数也新鲜。没见过世面的村民们看得如痴如醉,过瘾,掌声如雷,,

后来,戏班子内讧,有村民看出了破绽。看戏的人渐渐少了,场内甚至还有几声喝倒彩的。

戏班换上新班主,年青时去过西洋,比土老帽见识多点。11月3号他说,看戏的越来越少,是咱舞台太落后了,灯光灰暗,行头也不出彩。要改。这样吧,派些年青人去西洋学点新的招式。

这一招果然灵,,

洋招回乡,灯光那个闪烁耀眼,行头那个光鲜亮丽,打谷场也扩建成了百搭广场,,

一时间,广场上人山人海,摩肩擦背,一片沸腾,连邻村的富贵人家也时不时来光顾看戏,大广场边上搭上了一排排棚子,卖包包的,卖酸菜的,看人的,被人看的,连洗脚的小姐姐也把嘴唇涂得艳红艳红的。邻村富贵人家也放下身段,来摆个摊子卖卖她家的西洋镜,还带来了她西洋亲戚们下的订单,包包不再是一个一个的卖,酸菜不再是一袋一袋的卖,而是成卡车成集装箱那样地卖。一时间,摊主们都赚得盆满钵满,村民们也到处能找到活计。再后来,西洋镜厂也直接开在广场边,现造现卖,生意爆棚。

如此过了三十年,浮生如梦,如痴如醉,,

戏班又换了新班主。是本村的。据说年轻时力大无比,挑担几百斤不换肩。问村里老汉,能不?没有一个老汉说能,都说没见过。新班主下令演出他年轻时看过的念念不忘的节目。

本期望如当年,掌声如雷。没料想,见过世面的村民中有发出嘘声的,说这种魔术他们也会。说起来是那个乔布斯该死,搞出个砖头似玩意儿把后门诀窍能在瞬间传遍全广场。

台上的魔术师厚着脸皮,继续着拙劣的表演。底下仍有零星的掌声。

那些当年留洋的年青人如今都大腹便便或徐娘半老了,有卖灯发了财的,有继续拉幕挣几个辛苦钱的。他们当不了主角魔术师,却能在舞台幕后清楚看到魔术师如何表演,如何用粗糙低劣的手法耍骗观众的。招数实在太老套了,明明出了很大破绽,硬说是表演成功。有次牵出一头鹿,魔术师说漏嘴说是马,底下哄堂大笑,魔术师居然翻了脸,说真的是马。甚至还让村警巡场一圈,有村民真的给吓懵了逼。

如果这一切仅是一场戏,或许大家还都其乐融融,开心一场。

但那魔术师一本正经,说不是什么魔术,一切都是真的。这就让拉幕的打灯光的很尴尬,无形中,他们成了骗子的帮闲。这让他们心里痛苦。怪就怪他们所处的位置不好,身处幕后看得太真切。

最幸福的自然是信以为真的信女憨汉了,掌声吧唧吧唧的,由衷的。

最不幸是发出嘘声的疑神疑鬼的,他们直觉有诈,有时却一时看不透这魔术师的招数,常常陷入苦苦寻求真相的思索中,,,

戏,还在演。

忽然断了一束灯光。有说,一个打灯的润了,,

又有一天,很多人忽然跑肚窜稀了,一时茅坑爆满,救护车紧张,有一车拉走两个的。有说,是酸菜铺跑进了一匹老鼠,有说,是西洋镜店为了招揽生意上了一部新片西洋景 Covid 给闹得,本来是看西洋人的西洋景,结果看着看着,自己头上也长出皇冠了,还咳嗽,,

场内大乱,,

戏,还在演,,

(群友怒斥当局隐瞒疫殁人数。认为,那些掌握更多信息来源的人应该发声。受此启发,写如上短文。耗时约两个小时。)

分类
日記

疫殁

今天官方首次公布了近一个月来疫殁近6万。而且这仅是在医院里疫殁数字。虽然这仍然不是世卫的统计口径,但比前几天有进步。

前几天,专家组粱组长说:”就目前而言,我认为没有必要对每个个案的(死亡)原因进行调查。” 他强调说,”大流行期间的主要任务是治疗病人。”  

这话引起了各国多机构的批评。引来华人社会的一片骂声。

在这样的组长指挥下,国人渡过艰难的三年。结果发现,三年是白白浪费掉的。没有开发出有效疫苗,没有建足够的ICU,呼吸机,没有准备好药品,甚至没有准备好殡葬,就这么匆匆忙忙,稀里糊涂地放开了。草菅人命,还要欲盖弥彰。三年时光,时间都花在给美国点疫殁人数精确到个位数。这人以后走到街上恐怕会被撕碎的。

分类
日記

知青之歌

一个文艺群里提起一首歌曲- 知青之歌。认为当初的这批知青大部分还在青春无悔。我觉得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要看这群知青里有没有所谓反贼了。

这首歌当时的知青几乎都会唱或听到过。由于是传唱,各地的歌词稍有改动,曲子也稍有不同。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那句  „跟着太阳起,伴着月亮归,沉重的修理地球,是光荣而神圣的天职,,,“

有段时间,“青春无悔“发出点声音。多数人是跟着起哄的。当反贼炮轰之后,青春无悔的声音就轻了,起哄的也不吱声了。

人有一种吃错了药也不愿意承认的心理。甚至还有向社会炫耀自己当年跟D走的政治正确,是很阿Q的。但如果让他们的子孙再来一遍青春无悔,他们翻脸绝对比翻书还快。

这个现象也反映在精致的利己主义上,一旦触及他们的经济利益,他们的嘴脸会比“反贼“还难看的。因为大多数所谓反贼是不从经济利益上考虑的。若从经济利益上考虑,反贼根本不必反。海外的反与不反一个样,与经济利益无关。纯粹是路见不平一声吼而已。

分类
日記

医保药

阿兹夫定和清肺排毒颗粒进入医保。据央视前调查记者王志安的调查,这两款药是可疑的。尤其是清肺排毒颗粒,没有双盲试验,是个安慰药。

更滑稽的是,我找该药图片,结果出来几十种这种汤,不知道哪个是真的。这个就是隆重列入医保的新冠药?但哪个是呢?就这么打发老百姓啊?

我把链接放在这里。此帖值得一看

分类
日記

Paxlovid

陆医生也阳了。她告诉,上海社区医院还是能配到Paxlovid药的。1890元走医保,自己负担189元。也就是说,上海地区还算比较合规的。目前,这是唯一的救命药。

封面图是陆医生配到的Paxlovid。

这算诸多坏消息中唯一能让人感到欣慰的。

也有消息说,这款药在德国并不火。我看了之后,觉得德国比美国保守。

分类
日記

再谈疫苗

朋友转发了一个视频。视频内一个小姑娘说得煞有其事。但看得出,被洗脑痕迹很深。

我写了如下的评论:

看了这个视频有点感想,反正每天记日记,今天就写这个感想吧。

我还是对大数据感兴趣。个例只作参考。

根据德国大数据。没打疫苗的重症率是打过疫苗的五倍。这个数字是怎么算出来来的呢:

(没打疫苗重症人数/没打疫苗人数)/ (打疫苗重症人数/打疫苗人数)

若这个数字等于1,那么打不打疫苗是一样的。或者说疫苗无效。

经德国医院统计,这个数字是5。也就是说,没打疫苗的重症率是打疫苗的5倍。

要看的是医院的这个大数据。

新加坡也是5倍左右。这不是巧合。

这个小姑娘说的打与不打没区别可能只适合她家。样本太小,无法比较。

我不喜欢辩论应不应该打疫苗。这是个人自由。我在意的是,百姓应该自己决定打不打疫苗,打哪种疫苗。而这个权利,国人至今没有。这才是我真正愤怒的。

14亿人的生命,

被一个脑袋决定。

„国家保护我们三年了“.  这就胡扯了。除了核酸,方舱,封控。其它基本什么也没做,也没准备。

三年里,若老人们都打上好疫苗,大概不会有那么多人遭不幸吧。不会有如今的海啸吧。三年里,如果方舱是临时急诊室,准备足够的氧气瓶,大概不会有那么多人在街头吊针,接氧气吧。连中山医院都狼狈如此,其它医院更不提了。

若把“特效药“早点谈妥,哪怕提早二个月,北京的老院士们恐怕不会这么惨吧,成批成批的倒下。

,,,

更奇怪的是,她暗示一切好像是被上海一些小青年逼得似的。实际上,ZF 完全可以答应要求,但可提出需要例如两个月的准备时间。大家可能都会理解和接受的。但谁会料到突然一下子放开?毫无准备!

觉得这个小姑娘人在国外,看的新闻时事和观点却都是国内报纸上的。

分类
日記

老妈肺炎了

老妈感染病毒后,明显肺炎了。心里极其难过。三年来,我明明看着整个政策从头到尾,至今仍在荒唐,导致无数老人受害,但是无计可施。呼吁了无数次,有机会就呼吁,但是没有用。

特效药也是刚刚兴起,所知还不多。而且只在5天内服用才有效。但老妈已经感染二个星期了。

当局不负责任,阻止有效疫苗的引进,瞒报疫情,睁眼说瞎话,已经荒唐到了绝无仅有的地步。

分类
日記

相片移位

我们三个都认为,在两扇落地窗之间的墙上的位置更好,平台上也可以放更多的花,那里光线也好。所以我们决定把相片盒从电视机上方移到落地窗之间的墙上。

与儿子一起干活,第一个平台做好了。再去买合适的支架,打算再做一层平台。

到Dehner买了几盆花。我一般买比较实惠的好看的,这种花往往耐养,不容易坏掉,所以便宜。贵的不一定好看,可能是娇贵难养吧。

后记:今天13日,把第二层案也搭好了。主层主要放花。这地方阳光充足。另两盆水仙花买来两天就开花了。

杨一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