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有人在朋友圈发几张柏林13000人集会的照片,观点是反对德国向乌克兰提供武器,他们说是出口武器。
我一般很少去踢人家场子。不过这次我写了一个评论如下:
自由世界,谁都可以上街表达自己观点,真好!即使是反对支持抵抗侵略。
——
看到乌克兰前拳王克利琴科感谢德国提供豹二坦克的视频,很棒!
看见有人在朋友圈发几张柏林13000人集会的照片,观点是反对德国向乌克兰提供武器,他们说是出口武器。
我一般很少去踢人家场子。不过这次我写了一个评论如下:
自由世界,谁都可以上街表达自己观点,真好!即使是反对支持抵抗侵略。
——
看到乌克兰前拳王克利琴科感谢德国提供豹二坦克的视频,很棒!
让Chat GPT列出土耳其的世界遗产。它列出了18处。
昨天有经验了,它不会列出图片。所以问它相应的网址。
嘿,列出来了,省得我一个个找。用了不到一个小时就看遍了网址,知道了重点。实际上,重点在这两天都找出来了。放热气球的地方远不是放个热气球玩玩那么简单。那里的地形地貌以及建筑是世界文化遗产,高大上!
看下来,还是土耳其老城,热气球,棉花堡,以弗所,还有南部海岸。这几处是必去了。可能要分二三次去。以弗所是圣徒保罗北上西下去今天的希腊地盘传道的必经之路,写以弗所书的地方,可想而知以前是很繁华的。从名字上看,Ephesus,那是个希腊名字,那地方就是古希腊了,以前属于古希腊的地方。现在理解为什么新约是用希腊文写的历史背景了。
大剧场
喷泉
图书馆
还有一个清真寺(12)
和奥斯曼帝国成立处(14)。看上比较远,不方便。
Gerne, hier sind die offiziellen Websites für jede der 18 UNESCO-Welterbestätten in der Türkei:
我让人工智能做一个旅游计划。
问:请做一个去土耳其的17天的旅游计划。
答:我很乐意为在土耳其进行为期 17 天的往返旅行制定旅行计划。 以下是可能的行程示例:
第 1-2 天:伊斯坦布尔 在伊斯坦布尔开始您的旅程,这座城市以其令人惊叹的建筑和迷人的历史而闻名。 参观圣索非亚大教堂、蓝色清真寺和托普卡匹皇宫。 享用传统的土耳其美食并参观著名的集市。
第 3-4 天:卡帕多奇亚 驱车前往卡帕多奇亚,在那里您可以参观奇异的岩层和地下城市。 乘坐日出气球飞行,鸟瞰壮丽的景色。
第 5-6 天:棉花堡 继续前往棉花堡,在那里您可以参观白色石灰岩梯田。 还可以参观希腊罗马温泉小镇希拉波利斯 (Hierapolis) 的古代遗址。
第 7-8 天:以弗所 驱车前往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古城之一以弗所。 参观大剧院、塞尔苏斯图书馆和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阿尔忒弥斯神庙。
第 9-10 天:博德鲁姆 驱车前往海滨小镇博德鲁姆,那里有令人印象深刻的城堡和热闹的码头。 在海滩上放松,参观水下考古博物馆并享受夜生活。
第 11-12 天:费特希耶 继续前往另一个拥有碧绿海水和美丽海湾的沿海城市费特希耶。 参观萨克利肯特峡谷,在厄吕代尼兹海滩放松身心。
第 13-14 天:安塔利亚 驱车前往安塔利亚,这座城市拥有保存完好的老城区和地中海的壮丽景色。 参观 Perge 和 Aspendos 的古代遗址,并在海滩上放松身心。
第 15-16 天:凯梅尔 继续前往金牛座山脚下的沿海小镇凯梅尔。 去山上远足,在海滩上放松或享受夜生活。
第 17 天:乘车返回伊斯坦布尔 驱车返回伊斯坦布尔,在回家之前度过最后一天的观光、购物或最后一顿土耳其大餐。
这只是一个可能的行程,您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定制。 土耳其还有更多值得探索的地方,例如山顶村庄 Uzungol 或古城 Aphrodisias。
问:能配上相应的图片吗?
答:不幸的是,作为人工智能,我不能直接给你看任何图片,但你可以通过谷歌搜索或在 TripAdvisor 或 Lonely Planet 等旅游网站上搜索图片,轻松找到不同地方的图片。 也有很多旅游博客分享他们去土耳其旅行的照片。 如果您正在寻找特定地点,您还可以在 Instagram 中搜索相关主题标签以查找鼓舞人心的照片。
*所以,图片都是我在网站上另找的。
*看完图片后,知道景点除了伊斯坦布尔之外,主要是热气球,棉花堡,以弗所神庙。其它都是海滩,其中安塔利亚最大最著名。看旅馆介绍,风景与希腊差不多,但比希腊便宜得多。喜欢海滩的可按此计划。兴趣不大的可以缩减海滩时间,但可增加伊斯坦布尔的时间。
今天与一个学友聊天。他对3月份的圣经初级课程感兴趣。很高兴增加了一个慕道友。
关于上帝的存在,我们继续看下去。
伍
宇宙微调证明
宇宙微调证明依然也是一种目的论证明或者设计论证明,底层逻辑还是一样的:这个宇宙太精妙了,精妙到必须要有一个有目的的刻意设计才能解释得通。只不过,目的论者的知识水平又进一步提高了,不仅学习了生物化学方面的知识,现在又拿物理学来做论据了。
宇宙微调(Fine-Tuned Universe)简单说,就是这个宇宙的一些基本的物理规律和基本的物理常数非常精妙,是没有理由地精妙,好像就是为了使得生命的出现,甚至就是为了使得人类的出现,而被某种高级智能微调过。
当然,主张宇宙微调证明的学者有很多,也很难说到底是哪一个代表人物提出了这个证明,相对比较出名的有哲学家理查德·斯温伯恩(Richard Swinburne),有物理学家罗素·斯坦纳德(Rodney D. Holder),甚至有人说物理学家杨振宁先生也算是对宇宙微调论持同情态度的学者,因为前两年杨老在一次演讲中的一段发言很简明扼要地科普了宇宙微调论的基本精神。(相关视频片段,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视频38:15处)
具体而言,宇宙微调具体调了些什么?下面我们简单科普一下。
我们知道,现代物理学之所以能够成为科学中的科学,成为所有科学中最硬核的内核,它最让人引以为傲的地方就在于,它是在第一性原理的基础之上,通过数学推导出来的一整套理论大厦,然后据此就能解释世间万物了。物理学家一直想给整个宇宙建立一套大一统理论(Grand Unified Theory),或者叫做万有理论(Theory of Everything),能够把广义相对论、量子力学等物理学整合在同一个理论模型之中,也就是把我们刚刚说的现代物理学最让人引以为傲的特点发挥到极致,用一个简洁的数学模型来解释宇宙万物。爱因斯坦晚年一直就在试图提出一个统一理论,当然,他晚年就一直耗在这事儿上,直到他去世都没有成功。
虽然,直到现在,物理学家的这个终极理想还没有完全实现,不过,目前的物理学家们已经提出了一个阶段性的准万有理论,叫做粒子物理学的标准模型(Standard Model of Particle Physics),在这个模型中囊括了夸克、轻子等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也囊括了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和电磁相互作用这些物理的基本相互作用。除了没法解释引力,宇宙万物都可以还原为这套标准模型中的基本粒子和基本相互作用。
但是,问题在于,在这个标准模型中,物理学家惊奇地发现,有25个底层的自由参数是没有道理就被设定成这样的。自由参数是指,这些参数不是计算推导出来的,它们只是恰好取了这个值,没什么道理可言。这就好比说,这个通过数学而推导出来的物理学大厦,它最关键的一些底层的部件,我们不知道它是从哪儿来的。
那为何又叫“自由”参数呢,因为这些参数的取值是可以自由调节的,它们并不是非得取这个值,它们取别的值的话,这个物理学标准模型依然是自洽的,也就是说,这些参数取别的值宇宙依然能够自洽地存在,但是,只要自由参数哪怕是变动一丁点,这个宇宙就就不会演化出生命,甚至不会产生星球,甚至连化学变化都不会发生,但是这样的宇宙完全是可以存在的。那么问题就在于,是谁把这些可以自由调节的参数调节到这种允许发生化学变化、允许产生星球、乃至允许演化出生命的不多不少正正好的数值的呢?
我们举具体的例子来说,精细结构常数α是量子电动力学的一个关键常数,用来表示电磁相互作用中电荷之间耦合的强度,它在标准模型中也就是电磁耦合常数,所以任何电磁现象都取决于这个精细结构常数。
但是问题在于,精细结构常数它不是算出来的,而就是写好方程以后,你必须手动输入这个数值,这个数值实验测定出来的,实验测定出它的值就是:1/137.035999139。这个数值多一点少一点都不行,如果α的取值比现在这个取值偏差4%,宇宙中就不会有稳定的碳元素存在。我们都知道,碳元素是构成我们现有生命的必要元素。至于这个精细结构常数为什么非得取1/137.035999139?不知道!没有任何道理。
再比如,上夸克和下夸克的质量也是标准模型里的自由参数。我们知道,世间万物都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是由电子和原子核构成的,而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而质子和中子都是由夸克组成的,区别就是,质子是由两个上夸克加一个下夸克构成的,而中子是由两个下夸克加一个上夸克构成的。
刚刚说了,上夸克和下夸克的质量也是自由参数,下夸克的质量的取值目前被设定的比上夸克大一些,所以这就造成了中子的质量仅仅比质子大0.1%左右,而这0.1%的差别非常重要,否则的话,质子就会衰变成中子,就不会有稳定的原子核,而这就意味着这个宇宙就没有化学变化发生。但是这个宇宙并不要求必须有化学,没有化学的宇宙一样可以自洽地存在,那么问题就在于,为什么上夸克和下夸克的相对质量就被设定成目前这种不多不少正正好的状态?
我们再拿广义相对论里的基本物理常数举例子,比如说引力,如果这个宇宙的引力稍微强一点点,那么恒星就会变得很不稳定,很快就会被燃尽;但另一方面,如果引力稍微弱一点点,那么恒星内部的压力就不够,根本就无法发光发热。那问题就在于为什么引力就被设定成目前这种不多不少正正好的状态?
引力只是其中一环,与此相关有太多其他因素需要和引力配合才行,比如宇宙膨胀,我们知道,引力是把物质聚在一起的力量,而相反还有一股让宇宙膨胀的力量,这股力量来自暗能量,如果暗能量的作用稍微强一点点,那么宇宙中的物质就没法受引力影响聚集成星球;如果暗能量的作用稍微弱一点点,那么大爆炸以后的宇宙很快就会再次缩回去。那问题就在于为什么暗能量的作用就被设定成目前这种不多不少正正好的状态?
这些基本的物理常数还有很多,篇幅有限,这里不一一列举了。这里我们要注意,刚刚提到的精细结构常数变动4%就怎么怎么样了,质子的质量变动0.1%就怎么怎么样了,都有个前提,就是在其他参数都不变的前提下,仅仅是这一个参数变了一点点,化学就没有了,星球就没有了,生命就没有了……这也就意味着,所有这些不同的物理常数组合起来以后,那可供选择的区间就更小更小了,哪怕是差一点点都不行,那么问题就在于,为什么目前所有这些参数的组合就正正好好落在黄金区间里面?
这是不是说明,为了使得生命出现,一个更高级的智能设计者在创造宇宙的时候,早已微调过了这些物理常数,使得它们都非常精准地落在了黄金区间。这就是宇宙微调论证。
有时候想想,微调现象真的挺神奇的,这个宇宙真还不是有一点巧的问题,而是太太太……太巧了,巧到让人不可思议。物理学家李·斯莫林(Lee Smolin)推算过,如果这些基本的物理常数是随机选择的话,那么要随机摇号摇出一个能演化出生命的物理常数套餐组合,中奖的概率是1/10^229。这么巧的事儿,你不能跟我说这是乱打的啊,乱打可是打不出1/10^229啊。
有人反驳说:这不就和之前提到的迈克尔·贝希说的不可化约的复杂性是一个思路嘛,就是每一个参数都很巧,然后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更巧的整体的套餐组合才形成了这个适合生命生存的宇宙,那我们同样可以通过演化论的思路来反驳这个——宇宙诞生到今天有138亿年了,这么久的时间,不断地试错,仅仅通过自然选择就可以让这个宇宙演化成为一个适合生命生存的宇宙。这就相当于中彩票的概率虽然很小很小,但时间足够长,买了138亿年,怎么着都该中了吧。
但是,不要搞错了哦,宇宙微调论者说,请问,演化的前提是什么,是这个东西会随着时间而发生变化,然后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变得越来越适合生存,但是,请问,什么叫物理常数?常数的意思就是它不是变量,它是不变的量所以才叫常数。这就好比现在的光速是299792458m/s,难道100亿年前的光速就比现在年轻一点,所以跑得快一点?我们知道,生命是可以演化的,宇宙的环境也是可以演化的,但是物理规律和物理常数自从宇宙诞生起就是恒定不变的。这也就是说,自然选择对解释物理常数不起作用!
这一下确实,把无神论者直接就给整懵了,因为宇宙微调论把自然选择的武功给费了,那自然选择这招用不了以后,无神论者真就不知道该怎么回击了。所以说,你要是跟科学家讲宇宙设计论,你光是讲这个宇宙好巧啊,这就显得你很没文化,但如果你跟科学家讲宇宙微调fine-tuning,人家至少要会认真对待你的这个说法。因为毕竟,当你知道了这些底层的真相以后,不得不发出杨老的那个感叹——当你知道的越多,你就很难相信这个宇宙是偶然产生的。
这个宇宙太巧了,它还不单单是生物学上的巧,生物学上的巧还可以通过演化论来解释,它是物理常数上的巧,那可真就太巧了。对于这种加倍的巧合,我们必须给出一种加倍的不同寻常的解释。天文学家卡尔·萨根说过:非同寻常的论断需要有非常寻常的证据(Extraordinary claims require extraordinary evidence.)。当然,这句话一般是被用来反驳迷信或者反驳有神论的,但是放在这里,我们套用这个句式也可以反过来说:非同寻常的巧合也需要非同寻常的解释(Extraordinary coincidences require extraordinary explanation.)。
有些事情,我们发现太巧了,巧到简直不可思议,那最合理、最简洁、最省事的最佳解释就是:这些巧合就是出于一个目的而被设计出来的。
对宇宙微调证明的
批评与辩驳
如果想要反驳宇宙微调论证的话,关键问题就在于,怎么解释宇宙微调现象,怎么解释物理常数的取值都这么恰到好处。目的论者的解释就是被上帝或者更高级的智能微调过的,那如果要反驳这个,你就需要撇开上帝解释微调现象。
我们大概梳理了一下,如果要撇开上帝来解释微调的话,大概会有五种路数:
1.物理常数并不精妙
第一种就是说,这个宇宙的物理常数其实并没有被所谓的调整得恰到好处,并没有被fine-tuned,这也就是说,这个宇宙一点儿也不特殊。你觉得特殊,是因为你自己就在这宇宙里面,所以王八看绿豆,你总有一种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的错觉。
其实,如果这个宇宙的物理常数取别的值,一样可以诞生生命,物理学家罗尼·哈尼克等人认为,即便这个宇宙没有弱相互作用,理论上依然可以演化出生命。天文学家亚伯拉罕·勒布认为,即使宇宙常数比现有的大一千倍,在矮星系中的行星上也仍然可能存在生命。
总之,这个宇宙并不特殊,并没有为了让生命诞生而被微调得恰到好处。
当然,这个说法只是一个理论上的推测,这就没法有实锤的证据了,因为这就是在假定,如果我们底层的游戏规则是不同的,我们能玩出什么样的游戏,这就不好说了。另外,即便物理常数取别的值也能演化出生命,好像演化出生命,乃至演化出智能生命很容易的样子,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到目前为止,我们都没有收到任何外星文明的信号?如果宇宙常数并不特殊,那按理说外星文明早应当演化出来了,那么请问他们在哪里?当然了,这就是另外一个大问题了,我们下一期的议题就是这个,这里先提前预告一下。
2.大一统理论
对微调现象的第二种解释就是说,这些物理常数其实并不是真正的常数,也就是说,并不是毫无道理被设置成那些个取值,而很有可能是根据一个更为基本的大一统理论而计算出来的结果。
之前说了,物理学家想要找到一个大一统理论,现在还没完全实现,粒子物理学的标准模型并不是真正的大一统理论,它还没有把广义相对论囊括进来,所以才会有20多个所谓的自由参数不知道是为什么得来的,看起来好像是被谁故意微调成那个取值。但是,当有一天,我们的物理学家找到了一个能够统一量子力学和广义相对论的更底层的大一统理论以后,我们就会发现,这20个数其实并不是被微调出来的,而是被算出来。
到时候我们就会发现,这些数其实一点儿也不精妙,一点儿都不神奇,我们只要按照那个更底层的第一性原理计算,冰冷无情地计算,就把这些数都算出来了。
所以我们目前暂时解释不通的事情,并不能说明这个世界很神奇,我们要做的就是等待物理学的进一步发展就解决了。
当然,对于这个回应的再回应,首先,这个大一统理论能不能找到,就是个问题,上个世纪的物理学家还在雄心勃勃地找这个,现在的物理学家们对此都有点躺平了。另外,即便找到了一个统合了目前所有物理学的大一统理论,也就是一个解释范围更广的第一性原理,但是我们依然面临这个问题——这个第一性原理为什么是这样的?为什么这个第一性原理恰好被给定的适合演化出生命的状态?……永远要面临这个问题。
3.常数随时间变化
下述三种解释,招数都是试图把先前被宇宙微调论者废掉的自然选择这套武功再练回来,继续拿这套武功打人。
第三种解释就是,这个宇宙的物理常数并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会随着时间而发生变化的。
之前说了,物理常数不是变量,所以自然选择对这种不发生变化的东西不起作用,但是,如果所谓的物理常数,也是在时间中发生变化的呢?那这样的话,自然选择就能解释为什么这些取值那么巧妙了,因为在漫长的138亿年的时间,通过试错的算法,恰好在这个时间点的这个宇宙空间里,物理常数的取值恰好演化到了适合诞生生命的区间里面。
早年间,物理学家保罗·狄拉克(Paul Dirac)就认为,万有引力常数,也就是我们中学时候学的那个牛顿常数或者叫做重力常数G,是随着时间发生变化的,它是随着宇宙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变小的。
另外,之前提到的精细结构常数α,最近一些年,也有物理学家认为α是随时间变化的,而且这次不单单是假说了,而是有一定的实验证据的。一九九九年,澳大利亚的天文学家约翰·韦伯(John Webb)通过观测120亿年前的类星体发出的光谱,测算出120亿年前的α的数值和目前地球上的α的数值,相差了100万分之一。二零零零年以后,韦伯团队又观测了143个类星体的光谱,测算出精细结构常数α在过去10亿年间大约改变了20万分之一。
当然,有其他科学家认为这有可能是观测误差,而韦伯团队坚持自己的观测和计算是准确的。目前这还在争论之中,还不能实锤地说明什么问题。但是,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物理常数真的会发生变化的话,那我们的三观就要重新建构了,这说明广义相对论很可能就要被推翻了,或者至少要做出重大的修正。它带来的未知比带来的已知要更多。
4.多重宇宙
另一种试图练回自然选择这一招的解释就是,我们这个宇宙的物理参数套餐,只是多元宇宙中的其中一个套餐。
刚刚说了,物理学家在试图找到一个大一统理论,其中,有一种M理论(M-theory)就是候选之一,这个M理论其实也就是美剧《生活大爆炸》里的谢尔顿早期研究的超弦理论,M理论也是霍金在《大设计》里狂吹的一套理论。这个理论就是支持多元宇宙的。
确实,我们这个宇宙的物理常数也并不一定非得取这样的数值,那么为什么恰到好处地取了这样的数值呢?因为M理论允许有许许多多不同的物理常数的组合套餐,大概有10的500次方种组合,这些不同的组合套餐也就对应着不同的平行宇宙,在不同的平行宇宙里就有不同的物理常数,因此也就有不同的物理规律,比如有的宇宙里空间就不是三维的,在有的宇宙里上夸克就比下夸克质量更重,因此就没有化学反应。
所以这就造成,在绝大多数的平行宇宙里是没有演化出生命的,这是一个大概率事件,也只有极少数宇宙中的物理常数的组合套餐适合演化出生命,而我们恰好就生活这个极少数的宇宙之中。所以说,并不是有一个设计者微调了我们这个宇宙的物理常数,你看到的,是我们这个宇宙的物理常数特别巧合地符合了生命演化的条件,但是你没看到的,是绝大多数平行宇宙一片荒凉。确实,物理规律在这个宇宙里面没法演化,但是,存在多重平行宇宙,不同的宇宙有不同的物理常数,所以自然选择对物理常数又能发挥作用了。
当然,也有人再反驳说,这个M理论目前只是一个数学推算,并没有什么物理学证据,存在别的宇宙这事儿到哪去找测量的证据?所以这个M理论就没法证伪,现在是越搞越玄乎,谢尔顿后来不就是搞不下去,换了别的研究方向了嘛。
5.生物宇宙
第五种解释和第四种思路有点类似,也是说我们这个宇宙不是唯一的,所以自然选择还是能对物理常数发挥作用的,而且更进一步,这个宇宙之所以能够受到自然选择的作用,是因为宇宙本身就像个生物体一样,是有生有死的,而且,宇宙是会繁殖的。
物理学家李·斯莫林(Lee Smolin)提出过一种假说,我们知道,我们这个宇宙里面有黑洞,黑洞产生的机制是,恒星燃尽后引力坍缩,如果这个星球的质量足够大,它就会坍缩成一个黑洞,然后,这个黑洞里的物质会被压缩到一个无限致密的点,也就是奇点上,而斯莫林认为,在它达到奇点之前,黑洞里的物质可能会又开始膨胀并且大爆炸出一个新的宇宙。所以宇宙就像出芽的方式,通过黑洞坍缩、爆炸而不断自我复制,这个宇宙就是一个生物体。
从上一个宇宙的黑洞里面生出来的新宇宙,它当然也是具有繁殖能力的,也就是它也会产生黑洞,这个道理也是一个生物学道理,也就是说,在生物学上,如果我们问:为什么某个生物具有某种特定的性状?比如为什么人类具有对生拇指?答案是,因为对生拇指有利于人类的繁殖,那么自然选择就会把对生拇指给筛选下来。同样的道理,在宇宙尺度上,我们如果问:为什么这个宇宙的物理常数被设置成这样?是因为有这样常数的宇宙可以使得黑洞形成,从而进行自我复制,所以自然选择就会把有这样物理常数取值的宇宙给筛选下来。
旧宇宙会生新宇宙,而这个新宇宙的物理常数会与上一个旧宇宙略有不同,就跟我们生孩子似的,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异,孩子跟我很像,但也还是有不同的,随着繁殖的代际不断增多,多到一定数量级,其中就会演化出一个物理常数恰好是适合诞生智能文明的宇宙,这就是自然选择的力量。
当然,对这种生物宇宙的说法,也有其他学者进行了批评,或者准确说是改造,比如宇宙学家爱德华·哈里森(Edward R. Harrison)和暴胀理论之父阿兰·古斯(Alan Guth)等人就认为,宇宙是通过黑洞坍缩不断创生,这个理论没问题,但创生的机制并不完全是来自自然选择,因为靠自然选择来演化出一个各项物理常数适合演化出智能生命的宇宙,概率实在是太小太小了,而要提高这个概率,完全可以通过有目的的安排来实现。
这就好比,通过自然选择来筛选出一个物理常数适合演化出智能生命的宇宙,就相当于通过基因突变来突变出一个天才儿童出来,这得生多少代啊,概率实在太小了,而通过基因编辑我们可以直接定制一个天才儿童出来。正所谓穷人靠变异,富人靠科技,如果我们人类掌握了科技手段,我们就可以打破自然选择的束缚,而有目的地创造出一个适合演化出智能文明的宇宙。
具体的流程大概是这样的:上一个宇宙中的智能生命,也就是外星人,或者应该叫做外宇人,通过高科技创造并且微调了我们这个宇宙,使得我们这个宇宙能够演化出智能生命,也就是我们人类,那等我们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比如说人类发明了大型强子对撞机,我们就可以通过科技手段制造黑洞,从而创造新的大爆炸诞生出新的宇宙。当然,我们人类的使命也是,在创造的新宇宙的时候把这个宇宙微调成适合演化出智能生命的状态,把这个智能在多重宇宙中传承下去。那在这个意义上,这个创造者也就相当于是上帝了。
当然,如果是这样的话,也会面临一个问题:创造我们这个宇宙的外宇人的宇宙又是谁创造的呢?这又回到此前我们讲阿奎那的时候提到的,无限回溯成不成立的问题,这个问题就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了。
把几组照片发到朋友圈,得到非常多的赞。
实际上还有很多照片没展出。但在卡鲁群里基本展了。还配了以下的描述:
阳光灿烂。迅速转一圈察看地形后,爬上了广场Marktplatz 饮水台上,站高了1.3米。在观礼台的旁边,主持台的斜对面,从来没有这么好的运气。往下拍游行,能拍出队形和层次。平拍彩车上的人物,实现人物照相第一原则:相机镜头与人物眼睛在同一水平上。拍出的人物就比较自然真实。
现场还拍了一些视频,挑几段
再上传几张昨天狂欢节的照片
今天狂欢节。好像是Covid-19以后第二个狂欢节。
是从网上得知消息和时间的。现在的浏览器做得很贴心,努力给屏幕前的人推送潜在愿意看的信息。
主要是想练练照相机。拍拍人物。要是平时把镜头对准素不相识的人,心里有点障碍,怕人家不高兴。凭什么不征得同意就嘁哩喀喳一顿拍?而今天,所有人都是出来闹腾的,出来得瑟的,或者说就是出来摆拍的。好机会,一年没几次。
天气又特别好。本来就要走路的,把车停在离市政厅广场2公里外的道路旁。步行穿越过于熟悉的皇宫花园。就来到了广场,果然很多人。
话不多说,直接看片:
明天续,,
很高兴今天有个卡鲁老朋友询问我有关信仰的事。正好春天有一个基础班。我推荐他先参加这个基础知识班,先讨论清楚上帝的存在。然后听听新约的基础知识。都是线上zoom参加。如此之后,听接下来的课程就有了基础,越听越有意思。我们卡鲁华人教会里的中年教友是很有水平的,我听了一年旧约的课,佩服不已。
群里有人写道:请你问问Chat GPT “为什么中国要召开抗疫胜利表彰大会“。
我真问了ChatGPT。答案看上去是抄简体中文报纸的。因此写道:
ChatGPT 之前说拒绝回答政治问题。这几天有转向趋势,采用的说法大多是简中的套话。技工修改了里面的分枝策略,求在简中区生存?或者说,当简中区的话语权被控制的话,ChatGPT 同样也会被洗脑,成为大酱缸里一条肥蛆?尽管如此,最新消息,简中区还是掐断了Chat GPT,因为它在顺着洗脑思路讲了一番之后,还经常会提供反对的观点。
根据最近体验。在很少有争议的科技问题上,旅游景点的描述上,Chat GPT肯定会越做越好。在有争议的政治议题上,答案的参考价值则不大。 因为它是根据输入语言在该语言区寻找答案的。可以想象,输入德语它就在德语区找答案,输入中文就在中文区找答案。那么答案显然会有区别的。
现在有插件,注明Chat GPT的资料出处,这样可以帮助洗白ChatGPT。 也就是说,它只是转述了他人观点,搬了个砖头。这个也可以部分免去它被控告的麻烦。例如Midjourney 等目前已被艺术家控告盗图,这些AI 抓取了50亿张图画来训练自己。
肆
智能设计论证明
智能设计论(Intelligent Design)主张,这个世界是由一种比人类更高级的智能所设计出来的。当然,这其实也还是一种目的论的证明或者设计论证明,可以说智能设计论就是一种现代版本的目的论,它和古代版本的目的论的底层逻辑是一样的——这个世界十分精巧,巧到必须要有个有目的的设计才能解释得通。只不过,此前的那种朴素的目的论证明被人说成是小学生造句水平,而智能设计论则从生物化学方面提出一些过硬的事实, 通过这些过硬的事实表明,这个世界真的很像一块表。
之前说了,对于传统的目的论,达尔文的演化论造成了极大的杀伤。那么这一批现代的智能设计论者,他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就是怎么样回应演化论,智能设计论需要指出演化论是错的,理由是:演化论不能解释这个世界为何如此复杂。
美国生物化学家迈克尔·贝希提出了一个概念——不可化约的复杂性(Irreducible Complexity)。这意思是指,一个系统的整体是由好多部分组合构成的,这个系统如果少了其中任何一个部分都无法运作,所以对于系统整体的运作,每一个部分都是不可化约的,因此这个系统就具有不可化约的复杂性。
贝希拿捕鼠器,也就是老鼠夹,做了一个例子,一个捕鼠器由五部分组成:一块木制的平板、一个金属的锤子、一个弹簧、一个抓手,以及一个在设置陷阱时用来卡住锤子的金属棒。一个捕鼠器的这五个部分,如果任何一个部分被去除掉,那么这个捕鼠器整体就不起作用了。
所以对于像捕鼠器这种装置,它必须是由一个设计者,事先在通盘考虑整体要达成的功能以后,他得先有这个目的,也就是想要达成捕鼠的功能,然后才能根据这个整体想要达到的功能,再倒过头来去设计各个部分,最终把它们组合在一起,才能实现那个一开始就想要有的目的。
同理,生物体和生物体的器官也是一种不可化约的复杂系统,这个系统的整体少了其中哪个部分都运作不了,比如人的眼睛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是由视网膜、晶状体、眼角膜等部分组成的,而且还不是部分简单的相加,而是以特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才能造成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效果,最终才能让眼睛能看见。
问题来了:对于这种不可化约的复杂系统,请问,演化论怎么解释,这些复杂系统的不同部分是怎么做到,第一,各自分别演化出来?更重要的是第二点,这些不同的部分最终还能以同步的演化节奏协调一致地组合在一起,实现一种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功能?这种大型工程如果没有一个设计者来统一调度的话,通过自发的演化,是根本不可能形成这种不可化约的复杂系统的。
这就好像,一只猴子在打字机上打出了莎士比亚全集,你说它是乱打的,它可不是乱打的啊!唯一可能的最佳解释就是,它的打法是被有目的地刻意训练和安排过的,训练有素,是有备而来。
所以,演化论讲求生命体是自发地、偶然地演化出来,就相当于是说乱打打出了莎士比亚全集,但是乱打可是打不出这种不可化约的复杂系统的,所以,演化论就是错的,所以,更合理的最佳解释就是,不可化约的复杂系统是被更高级的智能设计出来的。
对智能设计论证明的
批评与辩驳
如果要对智能设计论者进行回击,演化论者就必须回答这个问题:复杂系统是怎么无须通过刻意的设计而自行演化而来的。
其实,从根本上来讲,演化论者要回应质疑就是,为什么这个世界上有好多东西这么巧,巧到像出现了眼睛这种精密的生物系统,就好像一只猴子在打字机上打出了莎士比亚全集,你跟我说它就是乱打的,也就是靠试错试出来的,这好像就没有什么说服力。
但是,演化论者会坚持说,它就是乱打的,它就是靠不停地试错试出来的,这听起来好像觉得不可思议,但是问题的关键在于,它乱打的次数的次数足够多啊。
理论上,一只猴子在打字机上打出莎士比亚全集并非不可能,只要这只猴子尝试的次数足够多,比如,如果这只猴子能在40亿年中坚持每天打字,那么它碰巧打出莎士比亚全集的概率就并不是那么小。
我们通常在科普读物上,看这个生命的演化史,就是在一页纸上划个时间轴,从生命起源开始,从原核生物到真核生物,到海洋生物,到陆生生物,到哺乳动物,最后到演化出人类……这种展示方式容易给我们造成两种相互关联的错觉,第一,这生命的演化史看起来好像很快的样子,第二,也正是因为看起来很快的样子,显得这个生命的演化好像有个从简单到复杂的必然的方向,好像被安排好了似的。
要知道,这其间经历了将近40亿年,就像刚刚说的,猴子在打字机上打了40亿年的字,只要试错的次数足够多,那么生命的演化总体上就会有一种朝着越来越复杂的方向发展的趋势。但是请注意,这倒不是冥冥之中有个刻意的安排在安排着生命变得复杂,而就是一种冰冷的数学规律。
古生物学家史蒂芬·古尔德(Stephen Jay Gould)举了一个非常生动的例子,来说明无须刻意安排就变复杂的机制。生命演化之路就好像一个喝醉了酒的醉汉从酒吧回家的路,这条路是一条狭长的小道,路左边是一堵墙,路右边是一条沟。这醉汉喝醉了,走路东倒西歪的,一会往左倒,一会儿往右歪,是高度随机的。我们假定这个醉汉往右边倒就代表着生命朝着更复杂的方向演化,而随机往左边倒则代表着生命朝着更简单的方向演化,那么只要这条路足够长,长到像40亿年那么长,那醉汉就必然会掉进右边的沟里,因为左边有一堵墙,醉汉每次往左边倒的时候,它就会撞上墙被弹回来。而这个墙就代表生命演化无法再简化的最小单元结构,也就是细菌这样的单细胞生物,而且,确实,目前地球上最多的物种就是单细胞生物,但是,生命演化到这个地步就没法再简化了,因为再简化就没了,所以生命演化在往简单方向是有天花板的,而复杂方向则没有天花板,所以显得生命的演化有一种变得更为复杂的趋势。但是说回来,这并不意味着生命的演化本身偏爱变得复杂,或者被谁安排要变得复杂,就好像这喝大了的醉汉,东倒西歪,他自己并没有什么有意识的目的一样。
以上演化论者对于智能设计论的总体上的回应,生命本身无须安排自身就会朝着复杂的方向演化。那么具体而言,对于贝希提到的不可化约的复杂性,演化论者会怎么回应呢?比如像眼睛这种复杂系统,演化论者需要回答之前提到的两个问题:第一,各个部分怎么分别演化出来?第二,这些不同的部分最终还能以同步的演化节奏协调一致地组合在一起实现一种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功能?
演化论者对此的回答是:我们要知道,我们从马后炮的视角看起来,一个复杂系统的各个部分好像都是为了实现这个整体的功能而演化出来的,但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在实现这个整体的功能之前,各个部分本来都是有其他作用的,它们都是各自无目的地演化的,然后机缘巧合才凑成了目前这个整体。
比如说,鸟儿能飞就是一种特别复杂的事情,这要求鸟类不仅要有羽片式的羽毛,还要求鸟类有特殊的心肺结构,还要求鸟类有特别发达的小脑,等等因素综合起来才能使得鸟类能飞,这些因素缺一不可。
但是问题在于,这些不同的部分起初并不是为了鸟类能飞而刻意朝着这个方向演化的,而是原本都有各自不同的功能。就比如说鸟类的羽毛,羽毛本来是因为保暖的功能才被自然选择筛选下来,当然保暖并不需要现在这种羽片式的羽毛,只需要绒毛就行了,而后来鸟类祖先能够演化出羽片式的羽毛是由于性选择的炫耀性择偶作为动力,才使得鸟类祖先羽片式的羽毛进入正反馈式的发展,最终由于一系列机缘巧合的原因,才碰巧发现这种羽片式的羽毛还有利于飞行。史蒂芬·古尔德,把这种本来是一种功能的东西后来歪打正着地有了其他功能的现象,叫做扩展适应(Exaptation),我们可以发现生物演化史上有大量这种扩展适应的现象。
再举一个更直观的例子,金州勇士队获得了2022年总冠军,各个队员之间配合得特别娴熟,水花兄弟库里和汤普森配合得特别好,所以他们获得了总冠军。但是你不能倒过来说,他们俩从小就是为了勇夺2022年的总冠军而活着的,或者说,库里他爸和他妈第一次相识就是为了勇夺2022年总冠军而在一起的,甚至,凯尔特人队的各个队员从小就是为了在2022年总决赛上被勇士队打败而活着的……人家小时候各自都是有其他生活目标的,然后各个队员长大以后,歪打正着地组成了一个球队,歪打正着地磨合得特别好,然后才歪打正着地勇夺了2022年总冠军。你以马后炮的视角看起来好像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但你没看到的是,被自然选择淘汰掉的那些的东西太多太多了,打不上NBA的好苗子数都数不过来。
演化就是试错,试错就得碰巧,关键就在于,还是之前说的,这个试错的次数足够多。
现代的目的论者对演化论又给寄出了新的一招:即便承认了演化论,并且还是那种广义的演化论,就是整个宇宙都是自行演化出来的,但是,演化论的问题在于,它虽然能够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化,但是它解释不了宇宙存在本身,也就是说,演化论只能解释这个宇宙从1到100的过程,但是解释不了这个宇宙如何从0到1。
我们现在知道,宇宙是在138亿年从一个奇点爆炸出来的,按照目前的物理学的说法,这个奇点在经历了10的-36次方秒之后,突然经历了一次暴胀,这个暴胀的过程也只有10的-33次方秒,也就在这10的-33次方秒之内,宇宙的空间体积增加了10的78次方倍,在暴胀结束之后,宇宙才按照后来的速度进行膨胀,此后才是符合广义相对论的宇宙。这也就是说,在暴胀之后宇宙发生的那些乱七八糟的事儿,都可以通过现有的科学规律来解释,但是问题在于,暴胀之前的事儿,包括宇宙暴胀之前到底是个啥,包括为何这个奇点会存在?现在物理学都没研究清楚。
这也就是说,现有科学规律只能解释诸存在者,但是无法解释存在本身,存在本身就是一个奇迹,这种奇迹需要由一个更高级的智能来安排才能解释得通。
对于现代目的论者的这一说法,无神论者给出的回应就是,现代目的论者在这里犯了一个叫做假的两难推理(False Dilemma)的错误。这种错误是这样的:关于暴胀之前的宇宙目前的物理学解释不清楚,因为物理学解释不清楚不清楚,所以这肯定是由更高级的智能安排来的。但是,谁说目前物理学解释不清楚就非得是更高智能安排的?难道我们就不能暂时存疑,然后等待物理学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来解决吗?
其实,也有学者对于宇宙为何起源从无神论角度给出了正面的解释,比如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提出了一个叫做无边界假说(The No-Boundary Proposal)的宇宙起源假说,简单说就是,这个世界是无中生有的,宇宙大爆炸不需要再设定一个开启者了,因为宇宙大爆炸是一个量子事件,宇宙在大爆炸之前,处在一种量子叠加态,然后这个宇宙的波函数突然坍缩了,于是它就无中生有地、无缘无故地开启宇宙大爆炸了。
当然,现代的目的论者并没有善罢甘休,现代目的论者说:聊物理学是吧,你跟我聊物理学是吧?你清高,你了不起,就你懂物理学是吧,我们这个阵营里面也不是没有物理学家,物理学家,上!于是他们就抛出了宇宙微调证明。